孩子的習慣都是從小時候開始養成的,好習慣如此,壞習慣更是如此。所以父母如果想解決孩子不講衛生的教育問題,我們以為的說教是沒有用的,要以榜樣的力量和特殊的實例來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
孩子不講衛生怎麼教育
家長以身作則。
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成人的良好行為是培養孩子良好衛生習慣具體、形象而又直觀的示範。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自己也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要處處給孩子做榜樣。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需要父母的長期堅持和鼓勵。父母應該給孩子充分的鍛煉機會。即使孩子學習慢或者不夠好,父母也不應該替換他們,因為孩子是通過反复的嘗試才取得進步的。
家長應在事實的基礎上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給予積極的引導,同時及時糾正錯誤。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必須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此外,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家長應注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規定今天而放鬆明天是不可能的;母親嚴厲要求,而父親放鬆管理,這對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沒有幫助。
家長也可以明確衛生要求。
家長和孩子可以共同制定具體的衛生規則,並向他解釋這些規則的含義。這些規則也可以以標誌的形式貼在牆上。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不能有意識地遵循它,立即指出它,直到形成一個習慣。
例如,要求孩子養成保持身體和衣服整潔的習慣,正確洗手洗臉,經常理髮,洗頭,洗腳,洗澡,剪指甲,穿乾淨整潔的衣服。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吃不乾淨的食物。生的瓜果一定要洗淨,最好去皮,掉在地上的東西也不要吃。孩子們也被要求養成保持周圍環境乾淨整潔的好習慣。
告訴孩子不講衛生的害處。
比如:“不洗手就吃東西,手上的細菌就吃到肚子裡了,那就要生病,生病就得打針吃藥,你願意嗎?”
孩子一定會說:“不願意。” “那就把手洗乾淨了再吃東西。” 這個時候孩子就乖乖地去洗手了。這樣天天的訓練孩子吃東西前洗手,慢慢地他就習慣了。
孩子不講衛生已經不僅僅是孩子生活習慣的問題,這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所以這個問題家長必須要進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