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開學季,所有的青少年都要告別美好的假期生活,迎接新學期的到來。無論是什麼情況,他們都要面對新環境的到來,大多數孩子都能很快適應,但也有少部分孩子,對於新的環境心理會有恐懼,導致孩子出現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失眠、厭學、新同學溝通障礙等等問題。那么,面對孩子不適應新的學校,家長該怎麼做呢?
### 孩子不適應新的學校,家長該怎麼做
第一點,要讓孩子學會多關注自己,少關注別人,多關注內在,少關注環境,因為孩子的內在安定了,環境是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所以,家長的關注焦點,不是改變他的環境,而是改變孩子內心的強大,要讓孩子內心成長起來,強大起來,他才能去面對世界的千變萬化。
第二點,家長要鼓勵孩子成長,可以問孩子,你害怕什麼?你擔心什麼?如果孩子在這個環境裡不適應這種學習方式,實際上是孩子習慣了固定的學習方式,而不接受以後的學習方式,這個時候,家長要幫他解脫這一點,也就是說,孩子是可以做選擇的,你可以用這種方式學習,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學習,可能有更好的學習方式,都可以去嘗試一下。
第三點,從孩子的自信心出發來引導孩子,很多孩子擔心到了新學校後自己表現不好,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孩子缺乏自信時,他就會擔心自己做不好,不去適應環境,而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所以,這個時候家長要給孩子信心,要讓孩子重新自我定位,你原來認為自己不好,你現在可以選擇自己好,你可以認為自己是能適應環境的,這都是自己的選擇。所以有的時候孩子總認為自己不好,就活成了不好的樣子,實際上你還可以嘗試好的樣子,當孩子把自己重新定位以後,重新定位在學習好的隊伍裡,那就有信心去面對了。
第四點,對於環境,比如說在熟悉的環境裡,孩子容易適應得快。家長在孩子升學之前,要帶孩子到新的學校去了解一下,爸爸媽媽陪著孩子去逛一下,了解一下學校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這能讓孩子在升學以後適應更快。
第五點,家長要先做到不擔心,不焦慮。當孩子升學以後,最擔心的、最焦慮的也是家長,家長的擔心和焦慮很容易傳染給孩子,孩子可能感受到未來的環境會對自己不利,他就會不去適應,不敢去適應,這就是家長的擔心和焦慮折射在孩子身上的一種體現。所以要讓孩子適應新的環境,家長首先要安心、要愉悅、要輕鬆,讓孩子對未來的環境放心。
### 孩子不適應新的學校的原因
1. **未做好充分心理準備**
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中重視學生學習外部條件的準備,諸如學校、學費、飲食、交通等,父母們是不遺餘力去準備,而很少徵詢孩子關於轉學的意見,聆聽孩子的聲音。家人的出發點固然是為了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學習條件,但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適合轉學的問題,也忽視了孩子的轉學的心理準備和適應。而作為轉學的當事人,只是接受家長的安排,被動接受轉學的事實,處於服從的地位。這樣會造成孩子面對轉學事件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2. **父母忽略孩子內心感受,缺乏情感交流**
傳統教育觀念的父母更多的只重視吃飽穿暖的傳統教養方式,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求,而轉學的學生也沒有想到與父母談心。有時候父母工作忙碌,也忽視了孩子的情緒。孩子剛接觸新環境,對周圍的人和事情都不熟悉,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和本能的抗拒,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和保護,外在表現就是無法適應新環境,遇到突發情況不會合理地調適自己。
3. **孩子遭遇的各方面改變導致不適**
孩子如果轉到新的學校,勢必會面臨教材的改變、教學思想的改變、老師教學風格的改變和課堂要求側重點不同等諸多問題。不習慣老師的教學方法,或是孩子在上課時受到老師的批評,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孩子產生排斥學校的心理。在原來的學校裡有一群要好的同學,來到了新班級卻發現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是覺得自己一直無法融入到班級中,那麼人際關係的挫敗感有可能導致孩子懷念舊朋友而抗拒新班級。如果孩子在原來的學校成績一向名列前茅,可是來到了新學校卻因為無法適應或競爭對手太多,成績不算突出時,孩子的心理極有可能無法平衡或失去信心,因此導致學習情緒低落。
孩子不適應新的學校,在開學前家長就要提前和孩子溝通好,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到了新學校,要及時跟班主任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以及日常中有什麼需要家長配合和幫助的地方,及時幫助孩子,一起度過一段時間,孩子慢慢的就適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