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好好學習,將來取得更好的成就。然而,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吸引,從而產生厭學的情緒。那麼,面對孩子厭學,應該如何溝通呢?
### 孩子厭學如何溝通
1. **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溝通**
對於父母來說,當孩子表現出厭學的情緒時,一定不能操之過急。必須在充分尊重孩子的性格及品格的基礎上,以平常心、平靜心情來處理問題。不能一上來就擺出家長的權威,強迫孩子必須完全聽從自己的意見,更不能動輒就以“家法”相待,這樣會傷害孩子的內心,破壞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此外,也不要一開始就不問緣由地進行大道理的說教,畢竟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他們對是非對錯的主觀判斷還不夠完善,對事物的辨別更多是出於感性而非理性。此時的說教並不會有太大的改善作用。應該注意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了解他們在學校中發生的事情,逐步追根究底,找到具體原因,然後針對性地做好思想工作,讓孩子逐步擺脫厭學情緒。
2. **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學習,原因之一是因為父母對他們管教過於嚴格,讓孩子沒有一點空閒的時間。許多父母會強迫孩子進行學習,孩子放學回到家,還沒喘過氣來,父母就讓孩子立馬投入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中。久而久之,孩子會羨慕那些不受父母控制的孩子。如果父母長期以來都這樣教育孩子,孩子會感到很疲累,當他們感到累時,對學習的興趣就會逐漸減少,慢慢地也就會產生厭學的念頭。
3. **家長和老師要統一戰線**
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與老師的溝通是不可或缺的。為了孩子的發展,家長和老師應該多加溝通,例如孩子今天的表現如何、心理狀態如何、做得好的方面和需要注意的方面。可以通過面對面的交流、電話或微信社群的方式進行交流。相信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密切交流,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面對孩子厭學,家長一定要正確處理,千萬不要採取打罵的方式,因為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親子關係愈發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