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各個時期中的心理狀態都是不同的,而家長也不要一味地使用相同的教育方法,而是根據孩子的行為和特點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孩子和家長對著幹該怎麼辦?
**孩子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
1. **家長要穩定心態**
碰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穩定自己的心態,不能斥責甚至打罵孩子。家長首先需要認識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表現出來的一些逆反行為是很正常的。同時家長也要多去了解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常見的行為反應。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控制情緒,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也不要與孩子陷入無休止的爭論當中去。
2. **給孩子制定規則**
對於行為過激的孩子,家長要學會制定規則來制約孩子的行為。例如,用簡單而明確的語言冷靜而有威嚴地告訴他,什麼是可以爭論的,什麼時候可以爭論,以什麼樣的方式爭論,什麼樣的問題是不可以爭論的,如果違反規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在孩子遵守規則後,及時表揚和鼓勵,而如果孩子沒有遵守則要嚴格執行懲罰。
3. **冷處理要適當**
很多家長對孩子發脾氣往往會采用冷處理的方法,而家長在采用這種方法時,一定要記得還要從正面表達對孩子的關注,滿足孩子對愛的渴望,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及時給予鼓勵,多與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這樣一來,孩子的行為得到了正強化,好的行為自然就會增多。
**孩子叛逆的原因**
1. **孩子缺乏安全感**
生活中很多孩子會用逆反行為來吸引家長的注意。但也有一些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表現自己能夠獨立,希望脫離控制。如果孩子的叛逆是為了吸引家長的關注,家長對孩子的逆反行為可不予注意,裝作沒看見。孩子的逆反行為達不到預期的結果,自然會消失。但是,家長也應該注意,孩子發生這種行為,也有可能是因為家長的忽視,他們情感上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心理上缺乏安全感。
2. **家長的控制欲過高**
有些家長很喜歡控制孩子,幫孩子做好所有的決定,幫孩子鋪好以後的路。而這個時候孩子便會覺得自己的一切不由自己來決定,自己是被控制的,這會讓孩子感到強大的無力感和窒息感。哪裡有控制,哪裡就有反抗。
3. **獨立意識的增長**
有些時候,孩子會對長輩特別是家長的建議產生抵觸情緒,即使他們也明白家長的建議是好的,但是就想逆反一下。這種抵觸情緒所代表的含義是:我是一個有用的人,我知道怎樣做更好。孩子渴望獨立,這種逆反心理伴隨的都是獨立意識的增長,是成長中的必經階段。
孩子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伴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孩子會變得喜歡表現自我,想擺脫對家長的依賴,而家長則要體諒孩子的心理發展需求,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這樣才能有和諧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