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叛逆期以後,會有明顯的叛逆表現,如否定意識強烈,破壞性強,專門與家長作對,覺得家長說的話都是錯的,因此會有明顯的頂嘴行為。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這些叛逆表現之後,一定要保持冷靜,做出正確的引導。那麼孩子到叛逆期了,家長應該怎麼做?
1. **學會與孩子溝通,聆聽孩子的想法**
父母認為孩子是無理取鬧,而在孩子看來自己是有理的,這就是父母與孩子缺乏溝通。就像新學期孩子想要換一個新書包,但是你卻因為之前的書包沒壞為由拒絕了孩子的要求,然而這個書包已經背了兩三年了,孩子的心情難免失落。心情失落,孩子情緒上自然會出現波動,逆反情緒就很容易出現。並不是要求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但孩子提出要求後,父母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然後再決定給不給孩子買,這樣才會減少孩子逆反情緒的產生。
2. **尊重孩子的意見**
這一點前段時間看《媽媽是超人》時讓我感觸頗深,黃聖依煮麵條的時候,Andy不讓她加調料,她沒有反駁孩子,而是按照Andy的想法做出來,結果Andy吃過之後,放棄了不加調料的想法,讓媽媽按照之前的做法重做一份。在孩子對事情沒有認知的時候,一味地給孩子講道理是不正確的做法,聰明的父母應該是先尊重孩子的想法,然後再去印證自己的觀點,讓孩子直接看到哪個做法才是正確的。
3. **把握好批評孩子的分寸**
批評孩子也是一項很考驗父母的事情,批評太過度,孩子會覺得壓抑,可能下次逆反情緒更嚴重;批評的太輕,孩子就會以為沒大事,還會一如既往地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所以老子的中庸之道是很有道理的,在任何事情上,批評都要拿捏好分寸,不僅要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還要讓孩子對這件事情有所反省。因此,父母要好好加油,這點要靠自己啦。
孩子到叛逆期的主要表現:
1. **否定意識**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對一些法則、條例有一定的不認同,出現反對意識。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有自己的認知,開始會對一些問題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2. **破壞性強**
為什麼說孩子的破壞性強呢?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脾氣開始有點暴躁,容易生氣,叛逆期的孩子比較容易喜歡摔東西、拆玩具以及撕書本等來發洩情緒。
3. **有對抗意識**
因為孩子聽了很多的道理和知識,天天面對父母和老師日復一日同樣的教育方式,孩子開始厭煩,對這樣的教育和方式有一種對抗性,因此孩子會用消極的方式來對待,甚至會公開叫板,與父母、老師對著幹,這就是所謂的叛逆。這個階段的孩子感覺自己長大了,不想被家長當作小孩子看,覺得自己可以與大人抗衡。
總之,孩子到叛逆期時,家長首先應該學會與孩子溝通,聆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見,並把握好批評孩子的分寸,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孩子順利走出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