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成績下降時,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找到原因,千萬不要把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也不要質問孩子為什麼會成績下降,家長要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營,幫助孩子而不是責怪孩子。
當孩子成績下降時,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畢竟是不全面的,自身的缺點有時候自己看不到,就需要家長的參與和幫助了。
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績下降的原因,除了孩子自己提到的做題不認真和有的知識點沒有掌握牢固外,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看試卷,搞清楚孩子到底是因為不認真還是真的不會做。
和上一次的成績相比,如果成績下降得多,就要引起重視,肯定有不會做的題,也有知識點沒有掌握好,那麼就要鼓勵孩子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要認真有側重聽講,不能會的依然會,不會的還是會不會,真正做到查漏補缺,這樣才會有進步。
當孩子成績下降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有信心,相信通過勤奮努力下次能有所進步。
和孩子一起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和下一步的目標,切忌不要太空洞,比如說下次考進班級前三名或者前十名等,而是和自己這次的成績相比,進步多少分。例如,這次語文考了85分,下次爭取考90分。
俗話說,滴水穿石,我們不可以小覷時間和習慣的力量。一個好的習慣,堅持100天,會帶來好的改變;同樣,如果一個壞的學習習慣持續100天,那麼一定會在孩子的成績上體現出來,那就是成績下滑。
觀察孩子是否新添了不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回家後磨蹭不寫作業,總是要到深夜才能把作業完成等。這些不好的學習習慣,是拖垮孩子成績的元兇。
當孩子成績下降時,家長應該做到不慌亂不焦慮,每一種現象的背後一定會有原因,也一定會有解決辦法。孩子整個學習階段,家長的輔助作用,比學校更為重要,家長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密切溝通,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進行合理的關懷。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要保持與他們最有效的交流。家長的忽視和過激反應,經常是造成孩子成績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了解孩子的心理,是家長的必修課,關注孩子,並引導他們保持積極向上,是家長非常重大的責任。
對孩子的愛與關懷,要讓孩子看得見,這會給孩子安全感,並給孩子一定的壓力與動力。讓他覺得自己處在安全的環境當中,會使他的心態變得輕鬆,從而更快地走出失敗的陰影,積極地規劃並實施自己的進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