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的一種心理問題;那麼,小孩叛逆該怎麼辦?
1. 凡事不要包辦,要和孩子進行商議和討論
孩子到三四歲時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大致知道了什麼是對與錯。這時家長就不要什麼事都替孩子去包辦。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做,並和孩子進行商議,共同想辦法出主意。讓孩子感到成就感。不要說「你還小,什麼也做不了」等話語,時間久了,等孩子真的會做了,他們也不會主動去做。
2. 要留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家長承諾的事一定要先做到
向孩子承諾的事,家長一定要做到並且做好。同樣要求孩子做的事也要監督他們做到。家長與孩子面前人人平等,一視同仁,賞罰分明。家長承諾的事沒辦到也要受到懲罰,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若是只在錯誤面前懲罰孩子,那會助長他們的逆反心理。
3. 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吃飯、郊遊、旅行,與孩子多進行親子活動,讓自己多了解孩子一些,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把任務變成有趣的遊戲。在遊戲中彼此的心是放鬆的。從遊戲中能感受雙方的心情,得到額外的情感交流與理解,這樣更有利於孩子接受你的指導和引導。
小孩叛逆的原因:
1. 家長對孩子責備過度
許多時候,孩子心裡不滿父母偏心,心口不一。但又說不出來,便會以行為來表現自己的不滿。有時父母並非偏心,而是因為某個孩子行為不良,經常犯錯,自然父母責備的比較多。然而,孩子接受的信息卻是:父母偏心。因此,他很可能會以不聽從命令、厭學逃課等行為來示不滿。
2. 家長對孩子的不尊重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相互作用的,好比「你尊重我,我尊重你;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家長與孩子的相處也是如此。身為家長,必須注意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很多時候,孩子不一定有叛逆心理,可能他說了一句話,父母覺得不滿意,就大聲指責他,孩子受到刺激後也會變得大聲對抗,或以沉默的方式抗議,或以其他行為抗議,如摔東西、打架鬥毆、離家出走等。久而久之,孩子便會產生一種叛逆的心理。
3. 家長沒有把握好管教孩子的時間
管教孩子要趁早,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父母就以為孩子不懂事而不加以糾正他的錯誤。例如:不尊重長輩,什麼東西得不到就以鬧、不吃飯等手段要脅父母。如果父母讓步,孩子就會錯誤地認為,原來我用這種方法對待父母,父母就會讓步。待孩子長大時,習慣已經養成,要改變也不再那麼容易。
小孩叛逆該怎麼辦,家長們切忌對孩子發火、動粗,動手打人。這樣不但無法糾正孩子的錯誤,反而還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時間久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