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Template

孩子厭學的表現

孩子厭學的表現

所謂厭學狀態是指孩子由於各種原因不喜歡學習,不明確地說「我不愛學習」,就是厭學。很多不明顯的行為都是厭學的表現,我們先來說說關於孩子厭學的表現。

### 孩子厭學的表現
1. **要求陪伴**
有的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一定要家長在旁邊看著才願意坐在椅子上,一旦視線離開家長,就開始東摸西摸、上廁所,就是坐不到書桌前。這種需要靠父母「盯著」才能繼續完成作業的現象,已經表明孩子出現了厭學的情況。

2. **對抗**
有孩子在學習這件事上和家長吵架,家長一提要寫作業,孩子就不耐煩,甚至煩躁。當父母和孩子談論成績時,孩子很不耐煩。他們並沒有明確地不喜歡學習,但他們的態度說明了問題。

3. **延遲**
還有的孩子,雖然沒有很激烈的反抗,但在作業上的各種拖延,拖延總是花到很晚,甚至需要早起完成作業。寫題寫了好久,背課文多花時間,不到十一點基本做不完。家長認為是因為作業多孩子熬夜,仔細看看才知道作業不多,都是孩子自己拖的。

4. **不求上進**
這種孩子厭學的表現是最隱蔽的,不仔細分析不會覺得孩子討厭學習。孩子明明表現還算正常,但一直沒有追求成績,只要不是最後一個就行。他們無法從學習中體驗到任何愉悅的感覺,一般來說,父母很少鼓勵孩子在這方面的學習,導致對學習成績的不追求,這種消極的學習抗拒父母不細心是很難發現的。

### 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
1. **父母通常很少關注孩子**
如果孩子必須在家長可以安心做作業的時候「盯著」看,說明家長平時對孩子的關注太少,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尤其是青少年,內心矛盾,既要獨立,又想要得到父母的重視,不安的情緒會演變成這種行為,再加上父母如果為了表現也很著急,孩子會更注重「形式化」學習,實際上未必家長在孩子身邊就能專心學習,但這種形式,讓孩子安心。

**陪伴 + 耐心 + 改變自己**,應對孩子厭學的三大法寶。

2. **情緒不穩定**
對抗性的孩子和父母其實並不是關係不好,而是內心焦慮的外化表現。如果父母除了學習不關心孩子,孩子就會形成「爸爸媽媽只關心成績,不關心我」的想法,因此才會把學習這件事當成仇人,別提興趣了,連學習這件事都覺得很痛苦。家長的焦慮導致孩子對學習成績的焦慮,所以在對待成績和學習這件事情上,容易生氣,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為了自己的價值而錯誤的學習,這一切都與父母的態度有關。

3. **消極反抗的拖延症**
孩子拖延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在家庭作業方面對孩子的控制非常嚴格。孩子的成長使他們無法對父母做出激烈的反抗,因此他們以這種消極的行為默默反抗父母。他們會用拖延來逃避學習,孩子無法從學習得到快樂和滿足,只能用這種方式讓自己的心理感覺好一些。他們也想正視學習,但不知道如何正視。事實上,這樣的孩子渴望進步,但不知道如何以正確的方式進步。他們現階段能做的就是原地踏步。

4. **沒有目標,沒有追求**
對學習沒有追求的孩子,往往因為在學習上從來沒有受到鼓勵,所以迷茫,這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目標,沒有上進心。不管怎樣,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失去了學習的意識,控制學習的能力。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孩子失去學習動力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父母只關心賺錢。他們只注重物質條件的提供,卻從來不願意深入了解孩子目前的心理狀態。另一個是家長自己不重視學習,認為孩子按時上學、學知識就夠了,自己沒有能力幫忙,也不了解孩子現在學習的內容。結果,無論成績好壞,家長始終沒有反應,這會讓孩子失去在學習中體現自我價值的動力,沒有自我存在感。青春期是強調自我的時期,沒有這種動力,孩子自然會在學習上糊裡糊塗。

環境也是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環境會導致各種心理情緒和驅動行為。學校是用來學習的地方,只要沒有嚴重的社會問題,基本不會導致孩子厭學,關鍵是家庭環境。

About

無論您是新手家長還是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這裡都有適合您的內容。我們鼓勵您分享您的經歷和建議,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們創造更美好的成長環境!

Tags

    Recent Post

    • All Posts
    • 兒童成長
    • 兒童繪本
    • 天文圖
    • 比賽活動
    • 活動講座

    版權所有 © 2025 親子成長智慧樹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