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有時會考慮欠佳,只看到孩子表現不好的一面,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被無視,孩子內心肯定會有點不舒服,想要從其他方面找回自己的自尊,有時就會選擇離家出走的方式。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有點小題大做,沒緣由,可是卻不知道是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和愛太少了。孩子離家出走回來後怎麼處理呢?
孩子離家出走回來後怎麼處理:
1. 多關愛孩子
導致這樣的情況,家長的責任應該占85%,家長應該充分反思。孩子缺愛,缺少安全感,缺少家的溫暖,父母要多給孩子些關愛,多表揚,多鼓勵,尊重孩子,少打罵。父母對待孩子應該是“同志關係”,而不是上下級關係,成年人的指令,孩子不應該全都接受或者服從,家長也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
2. 合理應對,給孩子好好講清利害關係
孩子回來後不能棍棒交加,也不能任由其發展。要和孩子好好談一談,告訴孩子人生很長,將來你自己長大後肯定是要離開家,但是那個時候你已經具備了能力,你已經成年了,離開家後能照顧好自己。現階段,作為一個學生離家出走,除了給自己帶來無限的危險,似乎沒有其他的好處,我想孩子應該能明白家長的良苦用心了。
3. 引導比批評更有效
孩子在考慮問題和做事情時,大多都會不周全、欠妥當,作為父母的,要以退為進,因勢利導,可以幽默風趣地解決問題,不要太剛,不要一味批評,打擊孩子自尊更不可取。另外,父母可以尋求孩子朋友的幫助。同齡人之間更加容易溝通,孩子們之間交流沒有顧慮,說話會放得開,父母可以讓其朋友多勸勸孩子。
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
1. 讓父母著急,讓父母妥協,挑戰父母的權威
對於一些孩子而言,離家出走不僅僅是表達對父母不滿的一種行為,也是對付父母的一種手段。當父母忽略孩子的聲音,忽略孩子的想法,一味地認為父母就是正確的,子女永遠都是錯的時候,孩子便可能通過離家出走的行為,來告訴父母,或者說是強迫父母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也有不妥的地方。
2. 孩子缺少愛
讓孩子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感受不到一絲溫暖。隨著年齡慢慢增長,孩子從原來的無奈承受,到開始嘗試從家庭以外的地方尋找溫暖。如果一旦讓他找到了溫暖的源頭,有可能不顧一切地離開家庭去投奔。
孩子離家出走回來後怎麼處理?不要指責孩子,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展開交談,了解原因,該道歉就道歉,立刻去解決,不要再搁置,盡早處理,盡早與孩子搞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