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學校不敢說話怎麼辦?遇到這種情況,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會著急。孩子的學習成績可以不好,但一定要保持樂觀積極。膽小的孩子不敢說話,不敢表現自己,會失去很多本可以屬於自己的機會。
小孩子在學校不敢說話怎麼辦?
一、分些時間給孩子。
很多父母自己工作忙,下班看見孩子吵鬧就嫌孩子煩,怕孩子話多就給孩子看電腦、電視、手機,再不聽話就口頭暴力威脅,久而久之影響孩子說話交流、提問的積極性,碰到事情也悶在心裡,變得內向。
二、陪伴孩子互動。
現代家庭獨生子女多,孩子沒有玩伴會讓部分孩子交際困難,不知道怎麼跟別人溝通。如果家裡來朋友跟客人,引導孩子一起幫忙接待,開場寒暄完再叫孩子到旁邊玩,不要一開始就叫孩子一邊去。
三、不要強迫孩子說話。
孩子不說話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要一上來就罵他不懂事,更不要在他面前說他不如某某小朋友,強調他沒禮貌,這會讓孩子焦慮、自卑、慌亂,不知所措,要一點點的慢慢誘導,不能暴力式的急於求成。
四、鼓勵孩子交朋友。
從幫助孩子交第一個朋友開始,有空帶他去有孩子的朋友家拜訪,鼓勵他先接觸別人,再接受別人,兩家大人帶孩子經常互動,這比一開始就要接受很多人的環境裡,難度系數小得多。
五、給孩子鼓勵和肯定。
鼓勵孩子每天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每天帶一個自己的玩具跟其他人分享,回來後問他今天在學校有什麼開心的事,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會促進他開口交流。
六、查一下孩子在學校有沒有被刺激到。
膽小的孩子心理脆弱,可能一點小事得不到解決就能讓他焦慮,不知道怎麼辦,孩子小又表達不清這種不高興的感覺,為了保護自己選擇沉默,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細心觀察和幫助了。
七、培養孩子有一技之長。
一群小朋友在一起都喜歡會玩的,讓孩子學一個特長,也會吸引別的小朋友主動找他玩。經常不理人,別人也會敬而遠之。
八、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平時在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孩子的良好情緒和情感,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孩子就不會想着依賴父母了。當一個人接觸的事情多了,慢慢就會獨立自主,懂得與別人合作交流,在交往中也會以信任和誠懇的態度對待別人,也將有利於孩子更好地適應各種環境。
九、家長可以做孩子交友的榜樣。
家長的言行會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社交保守,那麼孩子也不擅長交際。因此,需要家長在生活中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做孩子交友的榜樣,可以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平常與鄰居、同事、朋友坦誠熱情的交往,為孩子做示範,教孩子一些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慢慢地孩子會形成熱情、開朗、樂於交友的性格。
十、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養育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長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樂觀向上的家庭環境,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讓孩子從家庭裡面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與情感支持,慢慢地孩子就會敞開心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