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學,從心理層面來講,可歸屬為有厭學情緒。至於厭學情緒的產生,會有很多誘發因素,需要家長全方位進行信息收集,只有了解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去上學的動機,才能有針對性加以教育和引導,從而改變孩子的錯誤行為。孩子厭學家長該怎麼辦呢?
### 孩子厭學,家長要正確引導
1. **要理解孩子的學習壓力**,說明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他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關心和正確的引導!
2. **要讓孩子相信父母會一直支持他**,相信他,可以把孩子成長所需要的關心、信任和成就感彌補給他!
3. **爸爸媽媽要回到父母的角色**,不要因為孩子的學習重要,爸爸媽媽在家裡表現得過於嚴厲,這樣孩子就更沒有可以依靠的親人,更加厭學!
4. **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今天理解他,明天他就要去上學了吧,今天就開始看書了吧,以後就會有好成績,父母不要這麼想,這件事一定要慢慢來,父母要有耐心,引導、陪伴孩子!
### 孩子厭學的原因
1. **情緒和情感消極**。有些同學由於學習失敗、學習成績跟不上,受到來自老師、家長的批評訓斥和同學的壓力與鄙視,會產生消極情緒體驗,這種消極情緒不斷積累,會嚴重妨礙學習,導致學習無動力,把學習視為一種負擔。有部分同學由於害怕學習,惟恐失敗,構成對自尊心的威脅,因而對學習產生過度焦慮,從而害怕、討厭學習。
2. **與人際關係差有關**。有的學生在家中受到過分的寵愛,不能正確對待別人,有一種「我即中心」的優越感,自私自利,自以為是,對老師不尊敬,對同學不友好,甚至出口罵人,出手打人,因此,師生關係不融洽,同學關係緊張。有的學生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對自己估計過高,目中無人,在學習上大膽激烈有餘而理智毅力不足,情緒波動極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對自己產生懷疑,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產生了厭學心理。
3. **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有些學生不知道什麼是學習,還以為是為父母而學。當看到社會上有些沒讀書卻賺了大錢的人時,他們更是迷茫,覺得讀不讀書無所謂,這樣自然就對學習沒什麼興趣,甚至厭學。
4. **學業負擔過重,產生逆反心理**。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老師和家長拼命給學生施加壓力和學習任務,以致學生完全不能承受,他們非常反感老師和家長這樣「無理」地對待自己,於是越來越對學習感到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