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眼裡,什麼才是好的性格呢?是開朗自信的,還是內向害羞的,亦或是成熟穩重的?其實在不同家長的眼中會有不同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喜好不同,得出的答案自然也不同。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呢?
### 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
1. **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圍**
荀子曾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可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如果孩子在父母的爭吵聲中長大,這樣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從小就產生心理上的陰影。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非常害怕與人交往時被拒絕,時間久了會形成消極孤僻、自卑內向的性格。因此,父母要多陪伴孩子交流溝通,營造一個和睦、幸福充滿愛的家庭氛圍。正如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開頭所言:「幸福的家庭皆相似,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同。」
2. **父母要給孩子安全感**
心理學家對於兒童心理的研究發現,一個人的安全心理最早形成於孕期,而不是出生時。這也是胎教被重視的原因之一。寶寶在嬰幼兒期有需要被重視的生理需求,要滿足他們的安全感。長期不被重視的寶寶往往看起來孤獨,也不知道父母是否愛自己。因此,家長一定要提供高質量的陪伴和全面的照顧,讓孩子有安全感,從而形成健康、樂觀的性格。
3. **允許孩子犯錯**
很多家長在孩子剛出生時,曾立下誓言,一定要好好照顧他們、耐心呵護,不讓他們受到傷害。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伴隨著孩子的哭鬧,家長的耐心也在逐漸消磨。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經常會說「你已經多少歲了,怎麼還不懂事?」在他們眼中,既然自己辛苦供養孩子,孩子理應懂事、讓人省心,殊不知,孩子也只是正在成長的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家長不能以成年人的標準來約束他們,要給他們成長的空間和慢慢長大的機會,否則孩子的內心會開始抵觸你。因此,當面對孩子想要發火時,不妨在心中默念「他還只是個孩子」。
4.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勢**
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作為家長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孩子特長是什麼。家長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最好讓孩子在自己的特長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這會使孩子更有興趣在自己喜愛的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並更容易樹立自信心。性格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好的性格養成能幫助孩子更從容地面對人生中的挑戰。因此,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性格比較懦弱時,不要認為等孩子年紀大了就會改變,一定要主動嘗試培養孩子的性格,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總之,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首先家長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然後才能密切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