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孩子膽小懦弱,在面對問題時,總是第一時間向家長求助,不敢嘗試,害怕出錯,跟其他孩子相比,總是顯得畏畏縮縮,也不敢說話,遇到困難無法解決就哭泣。對於這樣膽小懦弱的孩子,家長該如何教育呢?
10歲孩子膽小懦弱該怎麼辦?現在的許多家庭都是雙職工家庭,父母忙於工作無法隨時照顧孩子,部分家長會選擇將孩子關在家裡,讓孩子自己在家裡玩。但缺少陪伴的孩子,比起一直在父母的關照下長大的孩子,膽子會更小。
對於10歲孩子膽小懦弱,父母是孩子克服膽小的絕大部分力量來源。家長們在面對孩子恐懼時,可以告訴孩子:“沒關係,我陪你。”就像有了支撐,孩子也會有克服恐懼的勇氣。漸漸地,再次遇到害怕的事情,孩子也可以自我面對。
10歲的孩子可塑性很強,模仿能力也相當強。孩子的膽小懦弱,肯定與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我們家長需要做的是改變自己。平常多抽時間陪伴孩子,關愛他們,給孩子制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另外,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肯定他們,鼓勵他們做事。經常帶他們與其他孩子交流玩耍,慢慢地孩子就會有所改變。
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這其實就是“標籤效應”。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籤時,他便會不斷地進行心理暗示,形成印象,也逐漸成為印象管理中的人。六歲以前的孩子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因此非常依賴父母,也非常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因此,父母在面對孩子的膽小、恐懼時,切忌為孩子貼上“膽小鬼”的標籤,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變成一個膽小鬼的話。
10歲孩子膽小懦弱的原因,父母在孩子表現出膽小情緒時,往往會感到丟臉而對孩子加以責罵。也正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害怕心理不加以重視,甚至不以為然,孩子的恐懼心理沒有得到應有的疏解,這些恐懼逐漸累加便造成了孩子的膽小性格。我們與孩子的每一次互動都是對孩子的反饋,當孩子遇到事情產生恐懼心理時,這些恐懼如果沒有得到應有的疏解,就會在孩子心中埋下種子,一直生根發芽,孩子便會變得膽小懦弱。
如果在日常的教育中,父母對孩子過於保護,事事代勞,孩子就會因為缺少鍛鍊的機會,變得對父母過於依賴,這也會影響孩子獨立性的形成。沒有哪個孩子願意聽到父母否定自己。經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也會自我否定,失去自信。在孩子心中,父母的話便是真理。因此,父母在指出孩子的不足時,也應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溝通方式,並非隨便否定孩子,而是應該給予更正確的引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