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道阻且長,需要家長有耐心、愛心、細心、同理心。孩子雖然還很小,但他肯定能感受到家長的關心和愛護。因此,我們家長應該注意平時教養孩子的方式,那麼,孩子不聽話講道理也不聽怎麼辦呢?
孩子不聽話講道理也不聽怎麼辦?
1. 家長多點耐心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有的自尊心很強,父母說重一點,會自責難過;有的孩子比較皮,不怎麼把父母的話當回事。如果孩子在成長中明顯走偏,父母苦口婆心教育無效,出手嚇唬讓他長記性也不失為一種迫不得已的方法。然而,打罵孩子終究是下策,多與孩子交流,用耐心引導。用愛心去溫暖和引領孩子,孩子會體悟父母的良苦用心,最終會迷途知返。我們都是從童年一路走來的,靜聽花開的聲音,不要著急,花開終有時,只待有心人。
2. 給孩子冷靜的時間
不要喋喋不休地講道理、威脅,甚至說太長的安撫話語,給孩子自己安靜調整情緒的機會和時間。想想自己在最暴躁的時候,還能聽進誰的話呢?你說不許哭,孩子就能立刻停下來嗎?我記得小時候有幾次我爸兇兇地罵我不許哭,我當時是那麼害怕,恨不得馬上停下來,但是就是停不下來啊。
3. 注重家庭教育
孩子不聽話,打也不是,罵也不行,講道理呢,又不聽,聽不進去,真的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因為孩子太小,對人生的一些淺淺的道理根本不感興趣,也不會懂。在他們的小小心裡,只有玩鬧和任性,基本上是油鹽不進。我們可以肯定,凡是不講道理的孩子,家裡面肯定會有不講道理的家長,或者是從小在家沒有受到過家教。因此,父母應注重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家庭教育,注重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
4. 主動多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其實,孩子的內心很簡單,需要得到家長的關注,需要家長溫暖的懷抱,而不是一味地學習學習再學習,考試考試再考試。家長總是把成績看成唯一評判孩子的標準,現在的孩子已經很累了,除了基本的學習之外,還要參加各種興趣班,根本無法很好的休息。家長們,有想過他們的感受嗎?雖然你們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否考慮過孩子的想法呢?在自覺,有認知的孩子面前,他們能夠很好的接受這樣的安排。然而,對於很抵觸的情況下,家長這樣做,是否尊重孩子的想法呢?因此,了解孩子並不是一句空話,需要認識到孩子自身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對其提出指導性建議。
孩子不聽話講道理也不聽怎麼辦?家長不要發火,不要著急,多去思考為什麼,多跟孩子溝通,了解清楚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