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地教育孩子就要放下姿態,主動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一直表現得高高在上。家長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深入、親密的交談,傳遞出自己對孩子的愛。下面具體來看看家長應該怎麼正確教育孩子。
家長應該怎麼正確教育孩子
1. 和孩子們做朋友
很多父母都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自己的主張,所作所為即使本身是錯的,在孩子那裡也一定是對的。就好比過去的皇帝,不論皇帝做什麼,在臣子眼中,這都是應該的。不能這樣,父母應該和孩子們做朋友,他們做錯了,父母勇於指出他們的錯誤;父母做錯了,也要讓他們大膽指出來,而做父母的也一定要改正錯誤。
2. 重視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果發展得好,一般就變成特長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剝奪孩子獲得特長的權利。要經常注意孩子們,看看他們都有什麼興趣愛好,除了違法犯罪的事情外,父母一定要盡量支持他們。
比如,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練武功」,當時,兄弟兩一有時間就會跑到院裡比劃,但每次爸爸都會嚴厲斥責:「你們兄弟兩有病呢?」各位尊敬的父母,請不要這樣,一定要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在如今這個社會,誰要是沒有特長,注定要被社會淘汰的。
3. 改變說話的語氣和方式
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和孩子們說話的語氣要改變,不要一副天王老子命令奴才的口吻,而要經常說一些諸如「我希望你會……」、「我希望你能……」,語氣中多帶一些請求、商量的口吻,而不是命令的口吻。
4. 給孩子嘗試的獨立空間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突然,有一天,孩子為達到某件事情,一次次嘗試,這個時候,做父母的要注意,你最好給他一句鼓勵的話:「親愛的,我相信你可以的!」然後轉身離開,千萬不要盯著他做,或者在他身邊轉來轉去。
家長教育孩子要注意什麼
1. 要認真傾聽孩子,不要覺得「只是個小孩而已」。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習慣於把自己的位置擺在高高在上的地位,習慣告訴孩子你應該做什麼,或者「我覺得什麼對你更好」,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知道,而對孩子的話與想法置之不理,其實這對於孩子也是一種無形的忽視,孩子也會覺得提出自己的想法沒有用,便放弃了對父母的信任或者表達。
2. 不要恐嚇孩子。
對孩子發火,孩子受到驚嚇是必然的,儘管有些孩子看上去很皮一副頂撞不服的樣子,但其實孩子已經在反抗了,反抗是因為他覺得受傷了。
3. 言而有信。
對孩子的承諾一定要兌現,不要哄騙孩子。時間長了孩子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覺得父母是隨便應付自己的,這種不信任感可能表面對孩子沒有影響,但會跟其他事情一起堆積產生對父母更多的抵觸反抗心理。
家長想要正確教育孩子,應採用平和的溝通方式,尊重孩子的想法,及時了解孩子情況。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裡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