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小學階段,學習的不是方法,不是基礎,而是對於學習的一種態度,只有端正了對於學習的態度,才會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那么小學生厭學該怎麼辦?
### 小學生厭學該怎麼辦
1. **修復親子關係**
有人說每個厭學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負責任的家長,這是有道理的。平時和孩子缺少有效溝通的家長,當孩子遇到挫折、成績下降,家長不由分說地對孩子進行一頓說教。孩子本就對挫折和失敗不解,若被家長過激的言行刺激,則更會逃避學習。因此,開導厭學的孩子,家長首先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當然,親子關係並非一直保持良好,親子關係會出現正常的波動,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家長和孩子之間需要不斷磨合,良好的親子關係即使出現波動,仍是螺旋向上的。
2. **不過分溺愛孩子**
多鼓勵並認可孩子,提升孩子的耐挫能力。積極鼓勵孩子勇敢克服困難,即使遇到失敗,也能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進而對自己的狀態和行為進行更好的調整,讓孩子對自己更有自信心。
3. **與孩子多溝通**
家長應多和孩子溝通,並與孩子的老師保持聯繫。認同孩子的厭學情緒,肯定孩子已有的努力行為,了解孩子真實的內心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實事求是地評價孩子的努力,當孩子在學習上有了點滴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鼓勵孩子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調整勞逸結合,讓成績不斷提升。
### 小學生厭學的原因
1. **社會壓力**
當前的競爭激烈,同齡人之間的競爭也相當強烈,社會對孩子的學業要求與學歷要求,導致孩子為了未來不斷拼搏和付出,這在努力的過程中可能出現情緒相關的問題。
2. **家庭問題**
現在許多家庭中,父母對孩子有很高的期許,希望孩子成龍成鳳,能有所作為。許多孩子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加上自我要求高以及與同齡人的競爭,會因此出現壓力及情緒問題。
3. **自身原因**
小學生厭學多半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學習積極性不高,或學習能力較慢。若老師的講解孩子聽不懂,或者上課沒有專心,寫作業會感到困難,考試的成績自然會下降,導致學習信心受到打擊。
總之,小學生厭學的情況中,家長首先需修復與孩子的親子關係,關係若良好,孩子才願意聽從教導;其次應該與孩子多溝通,找到厭學的原因,對症下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