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厭學,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對孩子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並幫助孩子明確學習目標和端正學習態度,採用循循善誘、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孩子扭轉厭學的情緒與態度。下面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厭學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厭學的孩子怎麼引導
1. 不要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願,但現今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孩子不僅要在學校承受學習的壓力,回家還要聽父母的唠叨和教育,周末還要去各種補習班,因此孩子的心理負擔越來越重。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避免對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首先要減輕孩子的負擔,為他創造一個良好而輕鬆的學習環境,讓他能在高壓的學習環境下有喘息的機會,同時要多和孩子溝通,避免揠苗助長。
2. 儘可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就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一定要先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比如,父母可以在孩子作業較多的情況下,讓他先從自己最喜歡的科目開始做,遇到不會的題目可以向家長和老師請教;還可以根據孩子喜歡的事情,給他買一些相關的書籍;或者經常帶他去科技館、博物館等地方參觀,讓他對未知事物產生探索的念頭;帶他觀看一些與學習相關的輕鬆影片等等,間接引導孩子,培養他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慢慢接觸學習,感受到學習並非一件枯燥的事情,從而發現學習的樂趣。
3. 跟孩子耐心溝通
如果孩子向家長提出不想上學的想法,家長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解決,比如把孩子訓斥一頓或痛打一頓,因為這樣做不但無法消除孩子不想上學的想法,還會讓孩子更加抗拒上學。因此,家長的最佳做法是與孩子坐下來好好聊一聊,心平氣和地詢問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孩子不想上學可能與自己的學習成績落後有關,也可能與同學之間的關係不和諧有關。針對不同的原因,家長要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4. 讓孩子認識和理解學習的重要性
有道是:“知識改變命運!”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和了解學習的重要性。讓孩子明白,獲得知識主要是通過學習這一途徑達成的。獲得知識是為了今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5. 讓孩子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無法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自然不會去努力。首先讓孩子處理一些簡單的學習問題,比如找幾道簡單的他肯定能做出來的題目讓他完成,做出來後要讚美孩子聰明伶俐,適當時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孩子的信心會增強。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增加難度。這是一個“慢火煮青蛙”的過程,父母需有耐心。
6. 千萬不要把父母的夢想強加給孩子
父母千萬不要把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掌控,家長需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忘了父母也只是孩子漫漫人生路中的重要過客。孩子有他們自己的人生,父母只能是陪伴他們一部分的時間。
當孩子產生厭學情緒,不肯上學時,家長不能一味地逼迫孩子上學,而是要找到孩子拒絕上學的原因,並積極促進家校合作,與老師一起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孩子不肯上學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