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孩子主要是要經歷語言敏感期,這個階段正是孩子語言巩固成型的時期,3-6歲基本是寶寶語言輸出的時間了,那麼,家長該怎麼陪孩子走過3-6歲的語言敏感期呢?
怎樣陪孩子走過3-6歲語言敏感期:
1. 語言環境
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環境二字可謂重中之重。只要能夠營造好的語言環境,孩子甚至可以“自學成才”。“你家孩子是幾個月大会叫媽媽的?”相信不少寶媽閒聊時都談到過這個問題。多了解一下就不難發現,很多張口早的寶寶背後都少不了一對愛跟孩子溝通的家長。
父母如何做:想要培養寶寶學習普通話,寶爸寶媽就要盡量在家裡營造標準普通話場景,多用普通話跟孩子交流。想要培養寶寶學習英語或其他語言,也盡量多用英語跟孩子交流。還可以在日常所需用品貼上文字標籤,以便重複加深記憶。
2. 充分溝通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誤區:只要孩子身體健康,能說會跳,就不用刻意鍛鍊語言能力。老話說得好:貴人語遲嘛!其實就算孩子能自己學會大部分生活語言,也很難形成完整的語言邏輯。想要孩子在表達的同時,能夠邏輯清晰言之有物,就必須保持充分的溝通。
父母如何做:每天抽出固定時間陪伴孩子,引導他講述當天見聞,鼓勵孩子多問為什麼,並耐心回答他的问题。
3. 培養閱讀習慣
想要孩子能說會道,不僅要培養他的生活化語言,更要注重知識積累。很多寶寶四五歲就能引經據典滔滔不絕,甚至能在課堂上給小朋友們分享自己讀過的小故事,這種語言能力與父母從小的閱讀習慣息息相關。雖然孩子三歲以前很難閱讀語言文字,但是繪本和音頻、視頻的閱讀也一樣可以起到知識積累的效果。
父母怎麼做:定期陪伴孩子閱讀繪本,或一起觀看語言益智類視頻,聽廣播節目。每次閱讀的內容不必過多,但是要養成學習習慣,避免半途而廢。
4. 積累詞彙量
寶寶4歲左右是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通常在寶寶4歲以後就可以進行詞彙積累訓練了。如果能夠正確引導寶寶學習,該階段寶寶的詞彙量便可達到2000字左右。
父母如何做:鼓勵孩子多學習,每日積累3-5個詞彙。一起做詞彙類的遊戲,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使用新學習的詞彙。父母善於把握孩子3-6歲這一語言敏感期,能夠有效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
5. 家長要順勢引導
比如在自我語言期,家長要和自言自語的孩子進行對話、要配合孩子的悄悄話、要欣賞孩子的行為,與孩子一塊來想象、要主動與孩子一起講講悄悄話。
語言敏感期的寶寶,這個階段很重要,不需要上課不需要努力,只要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就能輕鬆把話說得一樣溜。如果在這一關鍵時期,沒有語言環境,那將影響他日後的語言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