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到了叛逆期之後,總是做一些讓家長們感到奇怪的行為,讓家長們感到手足無措。那么,小孩到了叛逆期怎麼辦?
1. 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嘗試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要總是以大人的眼光和視角去看待孩子的某些行為。多多嘗試和孩子溝通,看看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是什麼,他們如何看待一個你不理解的問題,這樣,你才可以和孩子在心靈深處進行交流。
2. 多聽孩子的想法
每一位家長都要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內心,他有可能不願意跟你講,但他會體現在方方面面。溝通是最好的良藥,無論是對大人還是對孩子。這一點有點類似於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就要多聽孩子的想法。
3. 下放權利給孩子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後,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
小孩叛逆的類型有哪些:
1. 溺愛型逆反
有的父母特別寵愛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錯,也會無原則地遷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無論做了什麼,別人都會順從,從而變得自私、蠻橫。當孩子的錯誤越來越嚴重,父母想要管教時,孩子已經養成不良習慣,自然會出現不服管和與父母對抗的狀況。
2. 受挫型逆反
青春期的孩子脆弱而敏感。學習上的困難,父母、老師的批評,同學之間的摩擦,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情緒,讓他們感到難過,甚至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安慰和開導,孩子就容易恐慌,或者敵視周圍的一切,也容易和父母發生爭執。
3. 壓抑型逆反
許多父母怕孩子反抗,最常對孩子說的就是“聽話”,可是,太聽話的兒童,往往可能成為問題兒童。有些孩子從不違抗父母的意願,但是不反抗,不代表沒有矛盾,他們只是把矛盾埋藏在心裡。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會越來越渴望自己做主,不顧一切地反抗父母,從而產生激烈的衝突。
小孩到了叛逆期怎麼辦,家長們一定要及時改變教育方式,不要和孩子針鋒相對,要和孩子做朋友,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從而解決孩子的叛逆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