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步入青春期,家長是越來越管不住,不管什麼事情孩子總有自己的理由來反駁,那麼,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 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1. **了解孩子**
家長往往過多關注和督促孩子學習,這種單一的溝通無法讓孩子打開心扉。若要孩子接納,家長應和孩子聊聊他的生活狀態、感興趣的事。即使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也應支持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從而真正了解他的生活狀態。
2. **尊重信任**
青春期的青少年渴望自我做主,遭到家長的否定,其叛逆的心理就會增加,產生“你認為不行,我就要做給您看的”念頭。要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認可,家長和老師不應該只看到孩子的缺點,還要多注意孩子的優點,給予孩子一定的信任,該放手的要放手讓孩子去做。
3. **家長需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溝通和理解。解決孩子叛逆問題的關鍵在於父母教養觀念的轉變。家長應學會耐住性子聽孩子把話說完,不要急於下判斷,信任孩子有處理和判斷問題的能力,這對極度敏感的青少年来說,是一種尊重。
### 孩子叛逆的原因
1. **對孩子太過溺愛**
對孩子的關愛和溺愛,是有很大區別的。很多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寶貝一樣。放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這樣過度的溺愛孩子,最終不但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會害了他。很多家長這種看似關愛孩子的表現,往往都是溺愛,沒有做到正確關愛孩子的方法,這樣只會讓孩子在步入社會時,很容易吃大虧。
2. **教育方式不當**
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於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在孩子出現過失時,不是與孩子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辦法,而是責罵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
3. **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交流**
隨著孩子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於對子女的保護,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衝突、矛盾。因此,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孩子受到青春期身心變化的影響,更容易變得叛逆,而不受管教。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長該怎麼辦,作為父母,只有在這個階段與他們好好交流溝通,自然就可以化解他們的叛逆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