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都非常好,而且家長平時也比較寵溺,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目無尊長的習慣,甚至打罵父母。那麼,青春期孩子罵自己媽媽該怎麼辦?
青春期孩子罵父母的現象不在少數,責怪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我有個鄰居,從小家境比較富裕,不缺錢,衣食都比同齡人好多,很多同學跟著他“混”,到處都擺出“大哥”的樣子。孩子養成這種高人一等的習慣,學生們不懂他的意思,只會又罵又打。學校和孩子的家長找他的父母,他們的父母卻百般保護,不僅不管教,還要鼓勵一下。後來在社會上惹了不少麻煩,每次回家都是拿錢解決問題。最終,他還殴打和責罵他的父母,以至於管教為時已晚。這個人最終進了監獄。你說這能怪孩子?“子不孝父之過”,對待孩子一定要理性教育,堅持原則。
理性教育:時代變了,教育方式也變了。青春期孩子罵自己媽媽該怎麼辦?
1. 有人說我們不應該打孩子或罵孩子。我想問一下,我們是否只能和孩子講道理。他們能聽我們的嗎?他們能做到嗎?暫時能堅持嗎?真正遵守父母所說話的孩子不會被殴打。當然,今天的父母都不願意打孩子,加上孩子的爺爺奶奶保護,大都打不著。在我看來,當孩子犯錯或不聽話時,偶爾打孩子一次是可以的。
2. 不能一味的溺愛服從,想什麼就必須有什麼。早期,父母可以滿足他們,但當他們長大了呢?如果有一天,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會怎麼想?父母不支持他們,這種心理表現,打罵父母並不意外。
3. 不要簡單地做孩子的父母,還要成為孩子的朋友,端莊體諒,既不能讓孩子無法無天,也不能讓孩子退縮。與孩子溝通父母和學校的教育,要“仁、義、禮、智、信”和“德、智、體、美、勞”,讓孩子有善良、孝順的觀念虔誠。
4. 願意做孩子的聽眾,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充分說出來,比如對某件事的看法,對一個人的看法,不管對錯不要直接一棍子打死,要好引導,讓孩子能理性地認清問題出在哪裡,以後應該怎麼做,一步步糾正孩子一些錯誤的想法。
青春期孩子罵自己媽媽該怎麼辦,應該先和孩子做一次很深入的溝通交流,平等的交流,不做評判。然後詢問孩子的想法和打算。最後,就是父母要給孩子內心深處的關注要多一些,身體力行的動作多一些。